水肥一体化的意义在于,节水省肥、省工省力、土壤疏松、控温降湿、保护环境、减轻病害、增产高效。传统的农业种植浇水和追肥方式,一般5-7天或15天左右浇一次水,先施肥再浇水,刚浇水时土壤水分、养分处于饱和,作物根系来不及吸收,且由于短期缺少空气,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30%以上的水分和养分渗入地下,严重时进入地下水,引起污染;到下次灌溉前土壤中水分、养分又显得不足,根系吸收不到应有的水分和养分,导致作物不能均匀地“吃喝”,难以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策略,根据蔬菜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根系生长区域水肥的供应,防止过多水肥的流失,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膜下滴灌水肥技术应用广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地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可“细酌慢饮”,减少40%的肥料施用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灌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50%,节水达到35%-50%。传统的沟灌先施肥再浇水,费工费时;大水漫灌需要改水道,费工费力。而使用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方便易行。 传统的沟灌一次浇水量大、间隔时间长,必然引起前期土壤含水过饱和、后期土壤缺水,导致土壤板结及裂缝,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另外,冬季会使设施内土温急速下降,加之造成的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会造成烂根、沤根现象,且沟灌水分蒸发使设施内湿度急速提高、温度下降,不利于植株生育。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策略,即防止了土壤水分过多引起饱和,又避免了土壤水分过少引起干旱,始终保持土壤水分均匀、湿润疏松,保证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生育;并且能控制浇水量,保持较高的地温,避免因浇水量过大而引起的作物烂根、沤根等问题;还能少量多次防止肥水的下渗和土壤板结,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设施栽培采用传统的沟灌,空气湿度会急速升高,较易导致霜霉病等病害发生,且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迅速;这时采用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有效控制土传病害,节约农药用量20%-30%。